洪特尼投影即洪特尼斜轴墨卡托投影,也称作斜圆柱正形或改良斜正形投影,是斜轴墨卡托投影的派生版本,由Martin Hotine于1946年提出公式,专用于为斜向延伸(既不朝南北也不朝东西方向)的区域绘制等角地图,保持局部形状真实,但随距中心线距离增加,面积、距离和比例畸变会增大。
汉麦尔投影是一种等积伪圆柱地图投影,通过将经线投影为对称曲线、纬线投影为平行直线,把地球表面映射到椭圆形平面上,能在保持面积比例相对准确的同时减少极地变形,常用于小比例尺世界地图绘制。
高尔立体投影(Gall's Stereographic Projection)是詹姆斯·高尔于1855年提出的一种圆柱地图投影方法,属于正轴割圆柱投影,其圆柱面与地球相割于南北纬30°或50°处,通过球面透视法将经纬线网投影至圆柱面后展开为平面。
卡西尼投影是一种横轴圆柱等距方位投影,其特点是沿中央经线和所有垂直于中央经线的线保持相同比例,类似于横轴墨卡托投影与墨卡托投影的关系。
彭纳投影(Bonne Projection)是一种等积伪圆锥投影,由法国地理学家Rigobert Bonne于18世纪提出。其特点是通过圆锥面与地球相切(或相割)的方式,保持所有纬线为同心圆弧,经线为直线且从中心点等距放射,从而在特定纬度范围内实现面积比例准确。
柏格斯星状投影(Berghaus Star)是一种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投影方式,由Hermann Berghaus于1879年设计,旨在最小化大陆板块间的断裂。
克拉斯特抛物线投影是一种伪圆柱形投影,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,适用于全球范围。其特点是通过抛物线形状的纬线来减少变形,经线为等间距的直线,而纬线则根据抛物线方程分布,从而在投影过程中平衡面积和形状的失真。
温克尔三重投影(Winkel Tripel Projection)是由奥斯瓦尔德·温克尔于1921年提出的世界地图折衷投影方法,通过对等距圆柱投影和埃托夫投影的坐标取算术平均值实现平衡。
高斯-克吕格投影是一种基于横轴墨卡托投影的地图投影,由德国地理学家卡尔·弗里德里希·高斯和约翰·海因里希·克吕格开发。它广泛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和精密测量,并被许多国家(尤其是德国、俄罗斯和中国)用作国家坐标系的一部分。
莫尔魏德投影(Mollweide Projection)是一种等积伪圆柱投影,由德国数学家卡尔·布兰登·莫尔魏德(Karl Brandan Mollweide)于 1805 年提出。该投影通过数学变换将地球表面映射到平面上,旨在保持面积比例的准确性,同时尽量减少形状和方向的变形。莫尔魏德投影的中心经线为直线,其他经线为对称的椭圆弧,纬线为平行直线,赤道长度是中央经线长度的两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