伪墨卡托投影是一种基于球体的等角圆柱投影,通过将地球近似为球体并采用切圆柱投影方式,将经纬度坐标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,广泛应用于全球性 Web 地图服务(如 Google Maps、OpenStreetMap),支持无缝拼接与分层瓦片加载。
艾特森投影(Eckert Projection)是德国地理学家Max Eckert提出的伪圆柱地图投影系列,包含6种变体(I-VI),通过直线或曲线经纬线设计实现不同特性。其中IV和VI为等积投影,适合专题地图;III和V因形状畸变较少常用于通用世界地图。该投影以中央经线为对称轴,两极表现为直线,在保持面积或形状平衡方面各有侧重,适用于气候图等全球性数据可视化。
范·德·格林登投影是由美国地理学家阿尔方斯·范·德·格林登(Alphons J. van der Grinten)于 1898 年开发的一种世界地图投影法。该投影的显著特点是:能够将整个地球表示在一个圆形中,并通过将经线与纬线描绘为曲线,呈现出视觉上平衡且优雅的世界地图。
兰伯特方位投影是一种等面积方位投影,由德国数学家约翰·海因里希·兰伯特于 1772 年提出。该投影将地球表面上的点通过球面投影方式映射到平面上,保持投影区域面积不变形,即投影前后区域的面积比例严格相等。投影中心点无变形,随着与中心点距离的增大,角度和形状变形逐渐增加,但面积变形始终为零。
UTM 投影(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)是一种坐标系,它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多个区域,并对每个区域应用横轴墨卡托投影。通过将地球划分为 60 个区域,每个区域间隔 6 度经度,并在每个区域内进行独立投影,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平面直角坐标。
古德投影(Goode’s Homolosine Projection)是由 20 世纪初美国地理学家约翰·保罗·古德(John Paul Goode)所提出的一种地图投影方法。这种投影结合了莫尔魏德投影(Mollweide Projection)与正弦投影(Sinusoidal Projection)的特点,属于等积投影(equal-area projection),能够精确表示全球各地区的面积。
球极平面投影是一种将地球表面或球面上的点,从球体的某一点(通常是极点)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。这种投影方式是将点分布在球面上,并从某一点向其对面的投影面投影,最终以圆形地图的形式呈现。该方法由古希腊数学家发明,广泛应用于天文学、结晶学和地图绘制等多个领域。
韦格纳三重投影(Wagner Projection)是温克尔在 1921 年开发的一种修改的方位投影,本质是球体在平面上的投影,旨在最小化面积、方向和距离三种畸变。该投影既不等面积也不等角,主要特点是除直线的极点和赤道外,所有纬线都呈曲线状。其设计通过图形设计而非数学方程实现,在视觉平衡性、全球范围变形等方面具有一定特性,但存在非等面积、非等角等缺点,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应用中,面积、形状、角度等特性可能存在显著失真。